近年来,互助县聚焦打造“互助家政”名片、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的高效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注重顶层设计,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家政”。深入实施高素质团队培养、系统性标准建设、全方位提质扩容等“六大工程”,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家政专业教育等22项具体措施,逐步做到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互助家政”LOGO成功登记著作权,制定和修订行业管理制度15项、行业服务标准45条,“互助家政”获得第五批省级劳务品牌,互助现代家政实训基地累计接待省内外观摩学习团86批次,“互助家政”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
——加强规范管理,打造服务优质的“放心家政”。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成立了86家企业为会员单位的互助县家政服务企业协会,建立健全统一的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由个人“单打独斗”向企业“抱团发展”的转变。建成由“政府引导、校企合作、集团化运作”的互助现代家政实训基地。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前培训+提质培训”等家政技能提升培训模式,重点培训家政经理人、医院护工、养老育婴等市场紧缺的技能人才5000余人,实行家政服务人员技能等级认定,并规范签订劳动合同,为家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群众增收的“富民家政”。聚焦市场需求,建成运行互助家政智能数字平台,全面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威远镇北街社区等5处投放互助家政进社区智能终端一体机,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打通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采取线上招聘会、就业对接会等形式,实现家政从业人员与市场用工需求的精准对接。大力发展家政带货业务,在全省建成互助家政提货点45个,积极发挥互助家政北京、无锡、海东办事处辐射带动功能,努力让互助家政从业人员走出互助,走向全国。截至目前,“互助家政”企业和个体户达3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1.6万余人,实现年劳务收入5.6亿元。
——广泛宣传推介,打造灵活就业的“口碑家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持续擦亮“互助家政”名片。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互助家政”多频次、多维度、全方位讲述“互助家政”故事。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与家政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家政服务用工市场,提升了“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带动效应,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形成农闲时“放下锄头走向市场”的务工意识。
编校:胡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