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互助县召开村集体经济“百企联百村”强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全县村集体经济“百企联百村”强村工程正式启动。近年来,互助县始终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县级统筹、乡镇推进、部门联动、村企共建,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发展路径、激发内生动力,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联建村、联建企业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不断探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销直供、产业互补,村企共赢、群众获益”的新路径,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摸索出了八种联建发展模式。
——人才帮扶模式。对村集体经济产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技术支持的村,联建企业围绕联建村产业发展实际,在经营管理、设备及技术运用、产品开发及营销、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联建村人才帮扶,提升联建村产业发展能力,助力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产业带动模式。对已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村,联建企业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需求,通过在联建村新建生产基地及加工车间、在企业原有工厂增设生产线、帮助联建村扩大产业规模、共用包装及商标、拓宽销路等途径,扶持壮大联建村集体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带动村集体持续增收。
——股份合作模式。对产业资源、建设用地、集体资产等发展要素充足的村,联建企业与联建村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成立股份制合作企业,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联建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村民变股民,带动村集体持续增收。
——抱团发展模式。多个村与同一企业联建的,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特产品规模化生产及初加工等产业,由联建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及销售,带动更多联建村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从而实现联建企业货源稳定、多个联建村抱团发展、联建村村民长期受益。
——土地收益模式。在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的村,由村集体牵头,整合村内闲置建设用地、一般耕地、荒地等资源,按相关政策规定,签订协议后流转、租赁给联建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村集体发展衍生产业、吸纳村民务工就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销售帮扶模式。对生产农特产品量大、质优、销售难的村,充分发挥联建企业在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网络营销等方面优势,鼓励联建企业帮助销售联点村集体及农户生产、加工的各类农特产品,助力村集体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及农民收入。
——订单合作模式。对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村,联建企业根据市场实际需求量与村集体或村民签订订单合作协议,组织村集体及村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订单化生产,联建企业进行统一集中销售,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
——劳动力输出模式。在劳动力充足的村,联建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和行业信息资源、技术优势,鼓励引导村集体创办家政服务、建筑工程等劳务输出型企业,向联建企业及所在行业输出劳动力,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
编校:孙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