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sthjj/2020-00003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生态环境局  公文时效: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20-12-15
互助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销号情况公示表(第二项)
浏览:[]次

问题概述

青海省《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应逐级签订2016—2020年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书,切实做到草畜平衡。但青海省与市州、市州与下辖县(市、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均没有明确理论载畜量要求,全省2719万羊单位的理论载畜量“空转”。

整改责任单位

互助林业和草原局

整改目标

全面落实《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规定,签订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书,明确理论载畜量,稳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

整改措施及成效

(一)整改措施

1.按照青海省《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书,明确理论载畜量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落实;

2.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工作落实。

(二)整改成效

1.2020年,全县天然草原平均植被盖度54.92%,可食牧草平均产草量达到178公斤,2020年农田种植燕麦玉米饲草6.69万亩,饲草总产量达到13.7万吨,通过补饲和舍饲育肥减少超载牲畜10.18万羊单位,全县实际载畜量达到53.48万羊单位,天然草原载畜量达到21.17万羊单位,实现了草畜平衡。
   2.草畜平衡责任制得到了落实。互助县可利用天然草地全部纳入草畜平衡范围,根据生态监测数据核定草原合理载畜量,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将草畜平衡任务和目标责任制由市落实到县,再由县人民政府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由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合同,积极引导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建设设施棚圈,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促使天然草原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促进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载畜量,建立草原合理利用的长效机制。
   3.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管护新机制。结合精准扶贫,进一步调整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规模,组建乡(镇)、村两级管护队伍,建立农牧民为主、动态管理、长效保护、严格考核的生态管护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农牧民转岗就业相结合,与农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按照“组织化巡查、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加强互助县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生态管护长效机制。

整改时间

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

社会监督联系人及电话

郭宏亮    0972—83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