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下旬,全省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面对“集中突发、夜雨突出、局地性强”的汛情特点及次生灾害风险攀升的严峻形势,互助县人民政府切实履行防汛主体责任,以“土乡先锋”筑牢防汛红色堤坝,将防汛减灾作为检验履职能力的重要实践,统筹调度各方力量,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高位统筹,压实防汛指挥责任。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防汛减灾政治责任,构建“主要领导统筹调度、县级领导分片驻守、部门协同联动”的指挥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日会商研判、24小时带班值守,统筹推进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县级领导分片奔赴各乡镇蹲点驻守,指导基层落实防汛措施。公安、消防、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党员干部全员下沉一线,以“土乡先锋”的担当作为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防汛工作格局,确保指挥中枢高效运转、防汛指令直达一线。
--建强体系,织密防汛防控网络。为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县政府统筹推动构建“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防汛责任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就近组建“志愿服务队”“应急处突队”,明确县、乡、村三级防汛职责,实现责任层层传递、任务层层落实。针对北龙山区域因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以“土乡先锋”为骨干力量,第一时间组建“党员突击队”“应急抢修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时监测雨情、水情、险情,确保灾害发生后响应迅速、处置有力。
--精准施策,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县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警监测与隐患治理。通过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77条,对重点乡镇和单位开展“叫应叫醒”65次,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聚焦排水沟、溢洪道、道路等关键部位,组织“土乡先锋”力量清理淤积物和道路淤泥5100余立方米;全面排查各类防汛隐患,治理隐患206处,从源头降低灾害风险。面对泥石流阻断道路等突发情况,及时开展抢通清淤工作,累计抢通道路9处,疏散受阻车辆900余辆次,安全转移群众18302人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