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优势,精准锚定发展方向。以打造“彩虹故乡、土族盘绣、七彩农业、青稞美酒、互助家政”五张名片为核心抓手,统筹推进“文体农旅商”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文旅融合,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完善设施、丰富业态、强化营销等途径,近三年累计接待游客104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29亿元,年均增长8.3%,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名单。投入约2亿元实施文旅产业提升项目22个,北龙山景区、青稞酒小镇等重点项目高效推进,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差异化打造“北山生态游”“土族民俗游”等7条特色线路,其中4条入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盘绣、酩馏酒等特色商品及河湟洋芋、卤猪肉等美食,为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环境,并持续扩大宣传推广力度,2022年至今发布旅游宣传图文视频800余条,抖音话题播放量达2.28亿次,依托“5·19中国旅游日”青海主会场活动等文体旅游活动,创新开设“赛场乡集”等形式,打造“农体文旅商”融合样板,实现赛事引流、以赛促旅。
——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建设土族文化传承示范区为引领,推动盘绣技艺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整理出版《土族盘绣纹样大全》《土族日常用语》等书籍5本,发行《土族婚礼》《拉仁布与吉门索》等专辑20余张,拍摄院线电影《北龙山的呼唤》1部,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传承载体,2023年10月互助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同时,创新构建产业发展“企业+基地+工坊+农户”模式,注册“金盘绣”“素隆姑”等商标,建成并运营青绣(盘秀)产业基地,形成以青绣(盘绣)产业基地为核心、乡镇(街道)工坊为支撑、村级重点绣户为延伸的产业格局,培育盘绣工坊48家,专业绣娘5300余名,实现收入1474万元。创新研发“伴手礼”民族服饰等“土族风”文创产品120余款,累计实现产值9470余万元,盘绣作品、土族服饰多次亮相国际舞台,斩获各类奖项80余项,有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围绕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耕地保护、种业振兴、产业提升、三产融合、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科技支撑”七大行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产增速连续三年达4%以上,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2.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左右,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4万吨,农业生产基础全面夯实。持续推进农作物良种“北繁基地”建设,年特色制繁种规模10万亩,生产良种2800万公斤,畜禽品种改良超11万头只,特色冷凉蔬菜年种植7.5万亩、产量17万吨,并亮相多个国际大型展会,有力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马铃薯、油菜等传统产业稳定提升,种业振兴带动产业提质效益明显。目前,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超700家,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持续壮大,“两品一标”产品认证22个,打造区域品牌28个,“七彩农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
——创新驱动,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聚焦青稞酒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展产业形态,实现多元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投资1.2亿元建设青稞产业园,形成“青稞酒主导,青稞食品、化妆品多元发展”的青稞产品体系,认证有机青稞种植基地1.8万亩,引进再生营养酒糟饲料等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并依托天佑德大学等青稞酒教研机构引进技术人才48名,企业新获科技成果10余项,申请专利3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3项,实施1.73万吨青稞酒陈化老熟等技改项目10个,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新开发酒品93款,其中32款成功上市,互助牌青稞酒(白青稞)、“互助”“天佑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互助县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青稞酒乡·互助”称号。2024年“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产业综合体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有力推动酒旅融合进一步发展。
——品牌引领,开创民生服务新局面。创新“党建引领、政府扶持、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模式,持续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2022年至今,累计孵化380家家政公司,实现劳务收入超13亿元,带动就业4.5万人次,2025年3月“互助家政”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深化党建引领,成立全省首个家政企业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2人,为家政行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建成现代家政实训基地,搭建智能数字平台,累计查询量达210万人次,线上订单占比超52%,联合院校构建“产学研”共同体,培育紧缺人才6000余人,通过劳务协议实现精准就业,有力推动技能培训与供需对接双提质。同时积极出台产业发展方案,推动家政服务标准化进程,参与制定2项国标、编制7项地方标准待发布,出版培训教材3部,聚焦“一老一小一残障”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开展居家养老特色服务,切实让民生关怀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