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六举措扎实推进畜禽种业建设全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5 16:17:28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资源优势,持续加强畜禽种业建设,加快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聚力提升畜禽种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采取六举措着力提升畜禽种子质量和产业增收效益,为畜禽种业发展增强“推动力”,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畜禽种业体系,夯实畜禽发展根基。依托互助八眉猪、海东鸡、互助白牦牛优势畜禽遗传资源,通过扶优培强,不断增强畜禽产业发展根基,形成了以畜禽良种繁育场为核心,县、乡畜禽改良(站)点为支撑的畜禽种业体系,建成种畜禽场4家,互助八眉猪成为国家级保种场。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标准化牛改良站(点)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年引进推广良种公畜500头(只)以上、良补牛冻精1.2万支,完成各类畜禽改良及推广14万头(只)以上。

——狠抓遗传资源普查,摸清畜禽资源家底。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县上下高效联动、密切配合,历经三年时间,高质量完成全县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现有畜禽遗传资源底数。经调查,全县现有畜禽遗传资源10个畜种29个品种,群体数量42271头(只),其中能繁母畜17805头(只)、种公畜1757头(只),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夯实种畜场繁育基础,提升种畜供种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农牧业发展资金,在生产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粪污处理设备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提升现有种畜禽场基础设施设备和生产能力。同时,结合互助县实际编制现代畜禽种业发展规划,落实现代畜禽种业提升工程、良种补贴、种质资源保护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性能测定、核心群扩群和遗传评估等育种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种畜禽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科学繁育技术支撑,不断提升供种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乡村产业质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整合,联合科研院校专家团队,积极组织开展科技项目实施,完成5项省级科技技术成果登记,制定10余项技术地方标准,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3项。积极引进优良肉(奶)牛冷冻精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牛肉单产增加71.02kg、牛奶单产增加342.36kg,联合省级生猪产业平台推广猪深度输精技术,年均完成猪种改良4万胎、次,提高了母猪受配率和受胎率,引进推广青海细毛、高原型藏羊、高原型牦牛等良种种公畜进行改良本地牛羊,进一步提升当地牛肉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养殖产业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汇聚行业智力资源。着力打造极具创新活力的畜牧人才队伍,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畜禽种业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培养推广研究员2名,中高级畜牧兽医人才80人,10人次获全国渔业丰收奖、1人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11人获农业农村科技攻关及技术推广“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遴选乡镇、村专业技术人员和畜禽种业推广从业人员200余人主动深入村社养殖场户开展科学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指导工作,为畜禽种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体系配套建设、提升繁育推广能力。结合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依托优势区域,明确主推品种,不断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培育壮大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探索种畜禽场与规模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现有特色畜禽品种扩繁推广力度,利用县级畜牧良种资金对36处家畜改良(站)点配置人工授精先进设备36套,对提高基层推广站(点)业务水平和扩大繁育推广能力奠定了基础。

编校:汪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