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依托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县的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精准实施“林业就业帮扶一批、林草项目拉动一批、生态补偿增收一批、林草产业助推一批”“四个一批”帮扶措施,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生态保护的“生态帮扶”之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共赢。
——林业就业帮扶一批。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护林员选聘政策,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就近管护、生产生活、生态管护统筹兼顾”原则,优先在脱贫户中安排管护人员,实行“县建、乡镇林场聘用、站管、村林场用工”的管理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聘用脱贫人口生态管护员2814人次,累计发放管护报酬2882.2万元,持续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现“一人护林,全家稳定脱贫”。
——林草项目拉动一批。充分发挥林草工程项目优势,在“三北”等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国土绿化项目,积极鼓励、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生态建设。2022年以来累计实施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8个,吸收脱贫人口务工9809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17.71万元,实现绿色就业生态脱贫。
——生态补偿增收一批。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村级张榜公示制度,坚决杜绝骗取套取、虚假冒领和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等问题发生,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022年以来累计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39.2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261.15万元,有力保障了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获得政策性补助。
——林草产业助推一批。始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争取落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80万元,实施乡土树种繁育、中藏药材及花椒等经济树种种植、林草科技示范推广、生态旅游等项目4个,通过项目实施,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增收。2022年以来累计带动务工365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66.98万元。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年均旅游人数达到15万人次,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编校:补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