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四项措施”有效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29 10:38:37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始终坚持把健康扶贫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健全完善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管理体系“提效能”。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由2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统筹全县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和“30分钟乡镇医疗急救圈”,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对医共体内部医疗、护理、医技、院感等全方位质量控制,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后勤、信息“八统一”管理,有效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深化合作共建“聚合力”。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薄弱的情况,依托2家医共体牵头单位,组织县级医院重点科室与乡镇卫生院组建结对帮扶关系,定期选派医师开展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健康宣教、病例讨论等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近三年来,累计选派骨干450余人次,培训讲座49期,就诊5000余次,带教查房1500余人次,乡镇卫生院有70余名卫生技术人员到牵头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县域就诊率达92%,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

——强化信息互联“通脉络”。组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整合升级信息化业务系统,2家县级公立医院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健康卡、各类智慧化便民系统基本建成,涵盖90%以上管理和服务范畴。深入实施就医“数字赋能”行动,推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县乡两级“点对点”远程会诊系统全覆盖,县域内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截止目前,县乡远程会诊3141人次,结果互认10587项,减免费用35.38万元。

——优化签约服务“惠民生”。建立健全以村卫生室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支撑、医共体牵头单位做保障的签约服务模式,开通医共体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就医。同时,建立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群,发放家庭医生签约联系卡,畅通医患“零距离”沟通渠道,为签约家庭提供健康管理、上门巡诊等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全县现有“1+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22支,签约服务27.6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4.5万人,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脱贫人口四种慢性病签约率、履约率均达100%。

编校:东海芳